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都學過寒號鳥的故事---天氣溫暖的秋天,寒號鳥懒得動手搭窩,到了寒風凛冽的隆冬深夜,它打着顫說:“哆羅羅,哆羅羅,寒風凍死我,明天就搭窩”等到了第二天,天氣暖和了,就把搭窩的事情抛到一邊去了,就這樣日複一日,終于有一天凍死了。
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言大于行的例子,我們評價一個人往往說他的言行如何如何,其實這當中主要看的是一個人的“行”。所謂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,重要的還是行,行是結果,行的結果才是判斷一個人是優是劣,是好是壞的標准。光說不做,或者做了沒做到,只能是“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”。
在實際生活工作中,言大于行的問題在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,有的人在一些小事情上認爲言大于行沒什麽,說了沒做到很正常,在大事情上一定不能言大于行,試問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多少大事情呢?又有多少時間在做大事情呢?寫到這兒我忽然想到了我們或者是我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,舉個例子,通常我們在碰到大客戶或大訂單的時候,往往很有意識的想到一定要認真去做,一定要說到做到,這個時候我們能意識到也能做到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,反過來,在內刊規定的交稿時間內大部分人沒能做到按時交稿,客觀原因當然存在,而且時刻存在,但多少還是有言大于行的嫌疑的。
魯迅說過一句話:單是說是不行的,要緊的是做。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小故事,某人坐計程車,路上看見一個因爲超速而顛覆的摩托車。騎士面孔朝天地躺在路旁,汩汩的鮮血自額角沁出,居然沒有一個經過的人去救他。“最起碼應該把他扶起來,頭朝上,以減低腦裏的血壓,否則活不了多久。”司機說。某人一路上不斷想司機的話,一下車時忍不住地問:“你既然知道,把他扶坐起來,可以救他一命,爲什麽剛才不停車去做呢?”“你既然聽到我這樣說,爲什麽不叫我停車,自己下去扶呢?”
“不以善小而不爲,不以惡小而爲之”,生活工作中的點滴事情是不能單純以大小來區分的,言是否大于行也不能按事情大小輕重來區別對待的。言固然重要,它是思想的表達,但言之後沒有行,或者行之無力,那麽只能是空話,空想。同樣是有理想的失敗者和成功者,排除其他因素,對于前者而言言大于行一定是他失敗的致命原因。我們絕不能做言大于行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