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咨詢

常規水泵的正確使用方法
1、起動
(a)在機泵聯接前確定電動機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,泵的轉動是否靈活(或在泵內注滿水後檢查電機轉向,嚴禁泵內無水空轉)
(b)關閉吐出管路上的閘閥。
(c)向泵內灌滿水,或用真空泵引水。
(d)接通電源,當泵達到正常轉速後,再逐漸打開吐出管路上的閘閥,並調節到所需要的工況。在吐出管上的閘閥關閉的情況下,泵連續工作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鍾。
2、停止
(a)逐漸關閉吐出管路上的閘閥,切斷電源。
(b)如環境溫度低于0℃,應將泵內水放出,以免凍裂。
(c)如長期停止使用,應將泵拆卸清洗上油,包裝保管。
3、運轉
(a)在開車及運行過程中、必須注意觀查儀表讀數、軸承溫度、填料滴漏和溫度以及泵的振動和雜音等是否正常,如果發現異常情況,應及時處理。
(b)軸承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超過40℃,軸承溫度最高不大于80℃
(c)填料漏水應該是少量均勻的。
(d)軸承油位應保持在正常位置上,不能過高或過低,過低時應及時補充潤滑油。
(e)如密封環與葉輪配合部位的間隙磨損過大應更換新的密封環(新泵的直徑間隙在0.15~0.25mm左右)
(f)應盡量使泵在銘牌規定的性能點(流量,揚程等)附近運轉,這樣可使水泵長期在高效率區工作,以達到最大的節能效果。
常規泵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
故障現象 | 原因 | 對策與處理 |
不啓動 | 原動機的故障 | 檢查原動機部分 |
不滿足啓動條件 | 按條件順序逐條檢查 | |
異物進入到轉動部位,滑動部位被咬住 | 清除葉輪、殼體襯套、口環的異物 | |
達不到規定的流量 | 吸入側塞滿異物 | 檢查過濾網、葉輪、導流體 |
葉輪破損 | 更換葉輪 | |
使用揚程過高 | 再檢查泵的總揚程 | |
達不到規定的流量揚程 | 出口閥門調整不良 | 仔細調整出口閥門 |
轉動方向相反 | 按轉向標牌箭頭方向調整轉向 | |
轉速低 | 查明原因,提高轉速 | |
吸入空氣 | 提高水池水位(如放入木排等漂浮物等方法) | |
葉輪、殼體襯套、密封環損壞 | 修補或換件 | |
汽蝕 | 檢查吸入水位和運轉點參數如遠離計劃運行點時進行修整 | |
管路磨擦損失增加 | 尋找損失大的部位,維修 | |
吸入側出現與轉動方向相同方向的旋渦 | 設置阻旋板 | |
超負荷 | 軸承燒焦 | 更換軸承 |
泵內部咬住異物 | 除掉異物 | |
吸入側出現與轉動方向相同方向的旋渦 | 設置阻旋板 | |
旋轉部分已壞 | 拆卸修理 | |
轉速過高 | 檢查原動機轉速上升的原因改正之 | |
填料函填料過緊 | 松動填料 | |
止推軸承發熱 | 潤滑油過于不足 | 增添適當的油量 |
潤滑油已汙 | 更換潤滑油 | |
油品不對 | 選用合適的潤滑油 | |
軸承有損傷 | 更換軸承 | |
直拉偶合不良 | 檢查同心度,調整 | |
發生異常振動 | 檢查振動原因,清除 | |
異常振動和噪聲 | 安裝不良,耦合不良 | 檢查水平、同心,並修正 |
吸水池水位過低 | 提高水位,消除旋渦 | |
汽蝕 | 提高水位,在適當流量點運行 | |
軸承有損傷 | 更換軸承 | |
異物堵塞、葉輪損傷、轉子不平衡 | 清除異物、修複更換葉輪、轉子靜平衡 | |
軸彎曲 | 校直 | |
原動機不良 | 修理原動機 | |
基礎蒲弱 | 增加基礎剛性 | |
旋轉部分已壞 | 拆卸修理 | |
泵的固有頻率與泵轉帶相同或接近 | 改變泵的固有頻率 | |
出水管路的影響 | 檢查接頭、閥門等,消除不良影響 | |
填料壓盖處漏水和發熱 | 填料磨損,不正確安裝 | 更換填料,正確安裝 |
填料壓盖過緊或偏松 | 正確壓緊填料壓盖 | |
軸承損傷,軸有振擺 | 更換軸套,消除振擺 |
熱水循環泵的正確使用和維護
1、運行、起動和停車
檢查旋轉方向 起動 停車
運行時管理 潤滑和潤滑油的更換 |
螺杆泵的常見故障與排除
故障現象 | 可能產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
振動噪音大 | ① 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氣堵塞 | ① 消除漏氣堵塞 |
壓力波動大 | ① 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氣堵塞 | ① 消除漏氣堵塞 |
泵流量下降 | ① 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氣堵塞 | ① 消除漏氣堵塞 |
泵不上油 | ① 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氣堵塞 | ① 消除漏氣堵塞 |
功率增大 | ① 輸送介質粘度大 | ① 升溫降低粘度 |
泵發熱 | ① 螺杆襯套磨損 | ① 更換磨損件 |
機械密封發熱 | ① 機械密封回油孔堵塞 | ① 清洗回油孔 |
機械密封漏油 | ① 機械密封回油孔堵塞 | ① 清洗回油孔 |







